“南人喜食米,北人多吃面”,这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在闽南成都,却有吃卤面的习俗。每当逢年过节或婚寿喜庆,甚至送殡出葬,流行一种极其普遍的风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要煮卤面,宴请亲朋好友,任人随便食用。
实际上,卤面已成为“闽南的第*小吃”。
闽南成都人为什么喜欢吃卤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据传成都当地较早的原住民是苗族和畲族的百姓时,统称为闽越族。汉族大规模南迁,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为13次。中原人第*次大规模迁来成都,发生在西晋末年,当时北方历遭战乱,中原百姓不得不南迁避难。另一次南迁高潮发生在唐代。据《成都府志》《成都府志故事丛书》等史籍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唐高宗总章年间,朝廷派归德将军陈政及他的儿子陈元光带领五十八姓子弟兵到闽南来镇压当地蛮獠部族的反抗。事后,陈元光申报朝廷准建成都府,并首任成都刺史,因此被称为“开漳圣王”。他所统帅的兵众就遵照唐高宗的命令长久屯驻成都,大批军人家属和宗族乡亲也随军迁到此地。他们的原籍多数是四川省固始县,他们从北方老家带来了在喜庆佳节吃面的习俗。
北方人来到成都,改以大米为主食,吃面的机会相对减少,面食逐渐演变为节日食品。节日吃面,不仅可以改换一下口味,而且也有怀念先辈、不忘乡情之意,相沿成风,流传至今已上千年。
成都卤面虽源自北方,但在原料的选择和制作上,已同北方的面食有很大的差异。制作成都的面条,要加2%的“大树碱”。加碱是因为成都气候比北方炎热,可防止面条变酸,耐存放,吃起来更筋道。因加了碱,面条为米黄色,故又称“黄面”。卤汁中,除了充分利用成都本地丰富的食品原料如猪肉、笋丝、黄花菜、虾干、香菇外,还要加鱿鱼、扁鱼和沙虫(沙虫即星虫,状似蚯蚓,产于海边沙地),然后用甘薯淀粉和鸭蛋勾芡。成都卤面,以熟豆芽、韭菜段垫底,并以炸蒜丁和芫荽(香菜)为菜码,最后还要撒上点胡椒粉,因此味道格外鲜美。
成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成都卤面影响很广,许多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回到成都,都要吃故乡的卤面。这大概也饱含着怀念祖国、追思祖先的深情吧!
来源|四川侨报
文|温欣
图|“圆圆酱的世界”搜狐号等
编辑|四川侨报社微信工作小分队
标签: